艺术之于教育的一些启示,颠覆了一个更为普遍的观点:艺术是慰藉心灵的基本来源,是装饰性的活动,而艺术教育的地位是居于核心教育科目之外的。
然而,那些有利于提高教育水准的科目都能从艺术中汲取益处,甚至可以说,艺术可以影响其他学术科目的教学模式。
艺术教育带来的启示之一是,一个问题可以有不止一个答案,一个困境也可以有不止一种解决方式,结果应该是具有多样性的。
当今很多教育以另一种设想为基础,这种设想认为成功的教学意味着一个班级获得同样 的标准答案,这个标准答案存在于课程指南、教科书或者老师头脑中。在我们的文化环境中,这种教育的目的迫使每个人都被引导到同样的目的地, 终获得大约相同的结论。
艺术告诉孩子们,个人化的特征很重要,问题的答案和解决方式并不需要完全相同。
在艺术领域里,同一张乐谱可以有不同的演奏方式,同一幅画或一件雕塑可以有不同的描述,同一支舞蹈可以有不同的演绎,同一首诗中人或景的渲染也可以有不同的解读。
多样性和多变性是艺术的核心,也是教育可以从艺术中获得的启示。
教育从艺术中获得的另一个启示是内容的表达方式的重要性。
同样在我们的文化语境中,我们趋向于将内容和形式鲜明地区别开来,例如“说什么”是内容,“怎么说”则是形式,两者非常清晰。
然而,“说什么”和“怎么说”并不能鲜明地区分开来。形式和内容本就是相互贯通的,内容的表达方式也形成了它的内涵,而形式也可以成为内容,演员、诗人、画家和音乐家都深知这一点,对一个历史事件描述创造出某种倾向性,它影响读者对已被渲染事件的观点。
内容和形式的相互贯通是艺术所展现的基本洞察力,这并不局限于艺术领域,而是可能显现于人类所从事的所有活动中。
艺术带给教育的还有一个启示是想象、提炼和运用情感的重要性。
在艺术领域,想象被赋予了飞翔的权利,而在许多或者说大多数学术领域,真实性则树立了绝对的权威,而对于想象力却少有关注。
然而,创造性学识取决于想象,更不用说想象过程给人带来的喜悦了。在学校,我们一再强调真实性、准确性、直线性和具体性,而往往低估并淡化了那些学龄前儿童甚至是小学生认知中极具特色的想象过程。
我们常常在一种对于我们文化发展而言占绝对核心的人类能力培养方面做得不尽如人意。
从美学观点上来认识到想象力的发展和情感的提炼是非同小可的。
鼓励学生运用想象力,意味着鼓励他们从其他角度出发认识事物。
这显然正是科学家和艺术家所做的事:他们认知事物的本质,想象它们可能变化的形态,并运用他们的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感觉继续他们的想象。
教育可以从艺术中获得的另一个启示在于,艺术让我们懂得上帝存在于万物的关联之中。
我们对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接触能力,取决于艺术家们对于这种关联性的理解和再创造。
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与另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之间是如何关联的,这个问题很重要,以至于艺术家们需要年复一年地花费气力在他们的作品中去完善这种关联。
画面中的这个区域是否太过大胆,色彩是否过于明艳,那个区域是否太过精细,这里的笔锋应该更犀利还是柔和,画面中的变化已经足够,还是太过死板?
诸如此类的问题要求每个个体从不同形式事物的关联之中看问题,从而避免将目光局限于一隅之地,以便理解大量的形式是如何聚集成一个整体的。
艺术给予教育的另一个启示,就是花时间品味自己所追求的体验是重要的。
体验与其说是获得的,不如说是主动创造的。
体验,作为教育的媒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它以人们参与到所关注的世界的各个方面的方式来创造。
如果艺术教育有何启示,重点就是关注身边的事物,减缓感知,以便把效率放到次要的地位,而将对体验的追求放到主导地位。
生活中许多事情令我们追求短期、行事草率、寻求高效、急于求成,而艺术恰恰相反,艺术需要细细品味。
细细品味不只局限于艺术。它也可以被应用于其他方面,例如对观念的检验、观念被操纵和使用的方式、观念所采取的形式以及可能产生的结果。
不论是在我们所谓的数学这种抽象的形式中,还是视觉艺术这种定性的形式中,观念都具有迷人的存在,但是只有专心致志与积极进取的心灵,我们才能将它体验为美丽的东西。
艺术仅仅依靠存在是不足以我所建议的方式来取得这些成效。
我们的文化里有一种急于求成的趋势,博物馆里的游客平均只花几秒来观看一幅作品,大多数作品都是在奔跑,至少是行走中被观看。
事实上,我们的文化重视行进和快速。我们可以简单的想一下,电视上转换的图像,尤其是商业的,每过三秒镜头就会切换,回想一下,在餐厅以站立的方式来吃午餐,是为了使这些工人尽可能快地回到他们的办公桌,然而,我们强调了效率,却在过程中失去了细细品味所带来的体验。